手术前为什么要让患者禁食禁水

 

 

 

手术前医生通常会告知患者“术前6-8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却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环节。许多患者和家属对此存在疑惑:“少吃点不行吗?”“口渴喝点水没关系吧?”事实上,术前禁食禁水的核心目的是预防麻醉状态下的呕吐与误吸,减少肺部并发症风险。本文将详细解析术前禁食禁水的科学原理、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
禁食禁水的核心目的:预防致命性误吸​
麻醉状态下的生理防御机制失效​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和食道括约肌收缩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气管。但麻醉药物(尤其是全身麻醉)会抑制这些保护性反射,使食道括约肌松弛。此时若胃内有食物或液体,极易反流至咽喉部,进而误吸入气管和肺部。​
误吸的严重后果​
胃内容物(尤其是酸性胃液)进入肺部后,会引发化学性肺炎、肺不张,严重时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据临床数据,成人麻醉相关误吸发生率约为0.05%~0.1%,但一旦发生,死亡率可高达30%。儿童和孕妇因生理特点,误吸风险更高。​
科学的禁食禁水时间:
根据食物类型差异化管理​
不同食物的排空时间差异​
人体胃排空速度因食物性状而异,这是制定禁食时间的关键依据:​
清流质(清水、无渣果汁、运动饮料):胃排空最快,通常需禁水2小时。​
母乳:比配方奶更容易消化,婴儿术前需禁食4小时。​
配方奶/牛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胃排空较慢,需禁食6小时。​
固体食物(米饭、肉类、油炸食品):含脂肪和纤维较多,胃排空时间最长,需禁食8小时以上。​
常见手术的禁食禁水标准​
目前国际公认的术前禁食指南(ASA指南)推荐:​
成人:术前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小时可少量饮用清流质(不超过300ml)。​
儿童:术前6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母乳禁食4小时,清流质禁食2小时。​
急诊手术:无论进食时间,需由麻醉医生评估胃内容物风险,必要时采取胃肠减压等措施。​
特殊人群的禁食禁水调整方案​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可能延迟,尤其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术前需提前告知医生血糖情况,可能需要适当延长禁食时间,或通过静脉补液维持血糖稳定,避免低血糖。​
胃肠道疾病患者​
肠梗阻、胃瘫、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需由医生个体化评估禁食时间,必要时术前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胃内容物。​
婴幼儿与老年人​
婴幼儿胃容量小但代谢快,过长禁食可能导致脱水和低血糖,需严格按年龄调整禁食时间(如6个月以下婴儿禁食4小时即可)。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建议适当延长固体食物禁食时间至10小时。​
术前禁食禁水的常见误区与正确认知​
“禁食=完全不能吃任何东西”​
误区:部分患者认为禁食期间不能服用常规药物。​
纠正: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药物,可在术前1-2小时用少量清水(不超过50ml)送服,具体需遵医嘱。​
“提前禁食更安全”​
误区:有些患者为保险起见,提前12小时甚至24小时禁食禁水。​
纠正:过度禁食会导致脱水、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反而增加手术风险。严格按医生告知的时间执行即可。​
“急诊手术无需在意禁食时间”​
误区:急诊患者情况紧急,无需考虑禁食状态。​
纠正:即使急诊手术,医生也会快速评估胃内容物情况,必要时推迟手术或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抑制胃酸药物),患者需如实告知最后进食时间。​
术前准备的其他注意事项​
术前沟通的重要性​
患者需主动告知医生以下信息:最后一次进食进水时间、食物种类、有无胃食管反流病史、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便医生调整麻醉方案。​
禁食期间的不适处理​
禁食期间若出现明显口渴,可用湿棉签擦拭嘴唇或含一小块冰(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及时告知护士,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
术前禁食禁水是经过百年临床实践验证的安全准则,其核心是在“避免误吸风险”与“减少患者不适”之间找到平衡。患者和家属应严格遵循医嘱,切勿因侥幸心理擅自进食进水。记住,短暂的禁食禁水是为了手术安全和术后快速康复,这是医患共同守护的重要防线。​

首页    25年    医学探索    手术前为什么要让患者禁食禁水
曲阳县人民医院 郑亚兰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