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家庭康复里的细节密码
脑卒中致残率高,康复是需专业指导与家庭协作的持久战。早期规范家庭康复提升40%功能恢复率,细节缺失致30%二次损伤风险。家庭是康复关键场域,本文将从六大维度解码关键细节,为家属提供科学护理指南。
体位管理:预防并发症的“黄金2小时”
定时翻身与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患者因肢体活动受限,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关节挛缩及肺部感染。每2小时翻身一次是预防压疮的核心原则,翻身时需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头、颈、躯干同步转动,避免脊柱扭曲加重损伤。
仰卧位:患侧肩胛骨下垫软枕,防止肩关节脱位;患侧髋关节外展,避免内收挛缩。
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下肢屈曲,置于健侧腿前,避免压迫患侧肢体。
患侧卧位:健侧下肢屈曲支撑身体,患侧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直,促进患侧感知觉恢复。
关节被动活动与抗痉挛训练
家属需每日为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顺序为肩-肘-腕-指、髋-膝-踝-趾,每个关节活动3-5次,动作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牵拉。针对上肢屈肌痉挛,可采用“Bobath握手”训练: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在上,健侧手带动患侧上肢上举,抑制屈肌张力。
吞咽管理:从“呛咳”到“安全进食”的跨越
进食体位与食物选择: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30o-45o半卧位是减少误吸的关键体位。食物选择需遵循“三易两避免”原则:三易:易吞咽(糊状、软食)、易变形(如蒸蛋)、易通过咽部(密度均匀)。两避免:避免干硬(如饼干)、避免黏性大(如年糕)。
吞咽功能训练:空吞咽训练:患者舌抵上颚,做吞咽动作,每日3组,每组10次,增强吞咽反射。冰刺激训练:用棉签蘸取冰水,轻刺激患者舌根、软腭,诱发吞咽动作,每日2次,每次5分钟。声门闭合训练:患者深吸气后屏气3秒,再用力咳嗽,增强声门闭合功能,预防误吸。
环境改造:打造“零障碍”康复空间
防跌倒设计:地面处理:移除地毯、电线等绊脚物,浴室铺设防滑垫,地面保持干燥。照明优化:夜间保留小夜灯,避免患者摸黑行走;楼梯、走廊安装感应灯。辅助设施:卫生间安装L型扶手(高度85-90cm),床边设置紧急呼叫按钮。
防烫伤与防走失措施:温度控制:避免使用热水袋,洗脚前用温度计测试水温(≤40℃)。信息标识:患者随身携带信息卡,标注姓名、住址、家属电话及“脑卒中患者”标识。
心理支持:从“情绪风暴”到“康复信心”的引导
情绪识别与沟通技巧:脑卒中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家属需掌握“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描述患者行为(如“您今天起床时叹气了”)。感受:表达理解(如“我理解您因为走路不稳而着急”)。需求:明确需求(如“我们需要一起练习平衡训练”)。请求:提出具体行动(如“明天我们一起扶着栏杆走5步,好吗?”)。
兴趣引导与成就感建立:根据患者兴趣设计康复活动,如书法、拼图、音乐疗法,将训练融入日常。例如,让患者用健侧手握笔写字,逐步过渡到患侧手辅助,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如写完整首诗)给予表扬。
二便管理:从“失控”到“自主”的过渡
排尿训练与感染预防
定时排尿:每2小时提醒患者排尿,避免憋尿引发泌尿感染。
膀胱训练:对于尿失禁患者,采用“渐进性排尿延迟法”:记录排尿时间,逐步延长排尿间隔(如从1小时延长至1.5小时)。
便秘干预与肠道健康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蔬菜),每日饮水量≥1500ml。
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日2次,每次10分钟,促进肠道蠕动。
紧急情况应对:BEFAST原则与癫痫处理
二次中风用BEFAST原则识别,即Balance平衡障碍等五项症状,出现后Time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癫痫发作要侧卧防窒息,勿强行按压肢体,记录发作时间,超5分钟立即送医。
脑卒中家庭康复是“细节定成败”的持久战,承载患者重获能力希望。家属应以科学耐心,将专业理念融入日常,构建康复闭环,牢记其是“延续治疗”“主动赋能”,用细节与爱助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