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的实用知识!你想知道的全都有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是隐藏在身体里的隐形威胁。早期,高血压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会悄无声息地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了解高血压的关键知识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高血压
简单来说,高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医学上的诊断标准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管壁承受的压力(高压)。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血管壁承受的压力(低压)。高压超标、低压超标或两者都超标都可能被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常见诱因
高血压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很重要。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子女出现血压异常的概率会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与家族基因中对血压调节相关机制的影响有关。饮食习惯是另一个关键诱因。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持续对血管和血压调节系统造成负担。过量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高脂、高糖食物容易引发肥胖和代谢紊乱,进一步干扰血压稳定。肥胖与缺乏运动常常一起出现。体重超标的人,身体组织对血液的需求增加,会加重心脏泵血负担,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血管壁弹性逐渐下降,血管无法灵活收缩和舒张,也会让血压调控变得困难。精神层面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压力大的状态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促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血压持续升高。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血管会逐渐硬化。血管壁弹性减弱、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阻力增加,这也是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损害身体多个器官。对心脏来说,持续升高的血压会加重其泵血负担,导致心脏肌肉逐渐肥厚,久而久之可能引发冠心病。冠状动脉因长期高压出现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甚至阻塞,进而诱发心肌梗死。心脏无法再承受这种持续压力时,心力衰竭便可能随之而来,严重影响心脏正常功能。脑部也难以幸免。过高血压会冲击脑血管,使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引发脑出血。高血压还会加速脑动脉硬化,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大大增加脑梗死(中风)的风险。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肾脏是过滤血液的重要器官,其内部布满纤细血管。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这些肾小血管,影响肾脏滤过功能。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会逐渐衰退,尿液中可能出现蛋白,严重时发展为肾衰竭,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眼睛的眼底血管也会因高血压受损。视网膜小动脉会发生痉挛、硬化,甚至出血、渗出。这不仅会影响视力,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若病情持续进展,还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调整饮食。减少盐分摄入,每天食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少吃油炸食品、肥肉、腌制食品。
坚持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会直接升高血压,戒烟限酒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管理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学会释放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
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患者要更频繁地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变化。
药物治疗。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控制血压,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只要掌握正确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记住,重视高血压就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首页    江苏23年    健康科普    关于高血压的实用知识!你想知道的全都有
宣汉县普光镇双河中心卫生院 内科 周晓江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