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护理能带来哪些改善

 

 


每到秋冬季节,不少中老年人就会被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困扰,去医院检查后,往往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程长、易反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很多人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也会好奇中医护理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其实,中医护理讲究“整体调理”,从生活习惯、特色疗法到饮食、情志调节等方面入手,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带来多方面的改善,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病情。
改善一:缓解咳嗽咳痰,让呼吸更顺畅
咳嗽、咳痰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晨起床或受凉后,症状会更明显。中医护理在缓解这些症状上有不少实用方法,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
比如“穴位按摩”就是很方便的一种方式。常见的止咳化痰穴位有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肺俞穴(背部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丰隆穴(外踝尖上 8 寸,胫骨前肌的外缘)。每天用指腹按揉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按揉 3-5 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能起到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很多患者反馈,坚持按摩一周后,咳嗽的频率会减少,痰液也会从黏稠变得稀薄,更容易咳出。
改善二:增强体质,减少感冒和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的一大特点就是“易复发”,尤其是感冒后,很容易诱发急性发作,导致症状加重、病程延长。中医护理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和急性发作的次数。
“艾灸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阳气不足”的问题,阳气虚则不能抵御外邪(比如风寒),容易感冒。艾灸能温通经络、补阳散寒,常用的穴位有大椎穴(背部第 7 颈椎棘突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前肌外缘)、关元穴(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每周艾灸 2-3 次,每次每个穴位艾灸 10-15 分钟,能补充身体阳气,增强免疫力。有研究显示,坚持艾灸 3 个月以上的患者,感冒的频率会明显降低,急性发作的次数也会减少 50% 以上。
改善三:调理脏腑功能,减轻长期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久了,会损伤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脏腑功能越弱,症状越严重;症状越严重,脏腑功能受损越厉害。中医护理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等方式,能逐渐修复脏腑功能,减轻长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讲究“辨证施膳”,也就是根据患者的体质选食物。比如肺气虚的患者,常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怕风,适合吃一些补肺气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百合、黄芪炖鸡汤等;脾气虚的患者,常表现为痰多、食欲不振、乏力,适合吃一些健脾化痰的食物,如薏米、茯苓、陈皮粥、冬瓜汤等;肾气虚的患者,常表现为气短、腰膝酸软、夜尿多,适合吃一些补肾气的食物,如黑豆、核桃、枸杞、山药粥等。同时,要避免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会损伤阳气、助湿生痰,加重症状。比如很多患者爱吃的火锅、烧烤,容易生热伤肺,导致咳嗽加重;冰饮、凉菜则会损伤脾阳,加重痰湿。
改善四:调节情志,缓解焦虑和抑郁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为长期受疾病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担心病情复发、害怕影响家人、觉得生活质量下降。而不良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病情,因为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情绪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肺气的宣发,加重咳嗽、气喘。所以,中医护理也包括“情志调节”,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常用的情志调节方法有“移情易性法”,也就是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让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喜欢的事情上;也可以建议患者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或者参加患者互助小组,和有同样经历的人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总之,中医护理不是“单一方法”,而是一套“综合调理方案”,从缓解症状到增强体质,从调理脏腑到调节情志,全方位帮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改善病情。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讲究“个体化”,每个人的体质、症状不同,适合的方法也不一样,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首页    25年    健康科普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护理能带来哪些改善
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 黎英舰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