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病毒·真菌:谁在悄悄危害你的健康?

 


 

空气中、水里、我们的皮肤和肠道里,藏着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它们有的是“朋友”(比如帮我们消化食物的肠道细菌),有的却是“敌人”(比如让我们感冒、长脚气的坏家伙)。今天就讲讲这三类微生物的区别,以及它们是怎么悄悄影响我们健康的,学会分辨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真菌:爱“潮湿”的“慢郎中”,皮肤问题多由它引起
真菌就像自然界的“分解者”,树林里的落叶、面包上的霉斑,背后都有它们的身影。和细菌、病毒比起来,真菌个头更大,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比如我们的脚缝、腹股沟、指甲缝。
常见的“搞破坏”行为:皮肤感染:最常见的是“脚气”(足癣),夏天穿运动鞋闷出汗,真菌就会在脚趾缝里繁殖,让人脚痒、脱皮、起水泡;还有“灰指甲”,指甲变厚、发黄,就是真菌啃食指甲盖造成的;女生的霉菌性阴道炎,也是念珠菌(一种真菌)在阴道里过度生长引起的。严重时会“深入”体内:如果免疫力差(比如长期吃激素、糖尿病患者),真菌可能钻进肺部、血液里,引发肺炎、败血症,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
对付真菌的办法:轻微的皮肤感染,用外用抗真菌药膏(比如克霉唑、特比萘芬),坚持涂2-4周就能好(别见好就停,容易复发);预防要注意“保持干燥”:穿透气的鞋袜,勤换袜子,洗完澡擦干脚趾缝;公共浴室、健身房别光脚走,避免接触真菌。
细菌:有好有坏的“双刃剑”,既能助消化也能致重病
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单个细菌只有头发丝的1%粗,但数量多到惊人——我们的肠道里就住着100万亿个细菌。它们大多是“好人”,但也有少数“坏蛋”会引发疾病。
哪些是“朋友”?肠道里的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乳酸菌),能帮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还能抑制坏细菌生长,所以平时喝酸奶、吃发酵食品(泡菜、纳豆),就是在给这些“朋友”补充粮食。
哪些是“敌人”?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会引发肺炎,让人大咳、发烧;结核杆菌能导致肺结核,长期咳嗽、咳血。消化道感染:吃了变质的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会在肚子里捣乱,让人上吐下泻(食物中毒)。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钻进伤口,会引发红肿、化脓,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
对付坏细菌的关键:用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能杀死细菌,但要遵医嘱吃,别自己随便用(比如感冒就吃抗生素,其实大部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吃了没用还会杀死细菌);滥用抗生素会让细菌变“耐药”(比如“超级细菌”),以后再感染就无药可治了,所以一定要按疗程吃,别剩半盒就扔。
病毒:最小的“寄生狂”,靠“劫持”细胞繁殖,传染性超强
病毒比细菌还小100倍,结构简单到只有一层蛋白质外壳包着遗传物质,连“活着”的标准都够不上——必须钻进人体细胞里才能繁殖,就像“寄生虫”一样。
常见的病毒“作恶”案例: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普通感冒),通过打喷嚏、说话的飞沫传播,让人发烧、咳嗽、嗓子疼。消化道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污染食物或手后进入肠道,导致呕吐、拉肚子(尤其小孩容易中招)。“潜伏型”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小时候感染后会潜伏在神经里,老了免疫力下降时会冒出来引发“带状疱疹”(腰上长一串水泡,疼得厉害);乙肝病毒则会潜伏在肝脏里,长期损伤肝脏,可能引发肝硬化。
对付病毒的办法:大多数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比如普通感冒),只能靠身体免疫力扛过去,对症治疗;最有效的预防是打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等,能让身体提前产生“抗体”,病毒一来就把它消灭;平时勤洗手、戴口罩,能减少病毒传播。
细菌、病毒、真菌就在我们身边,大多数时候和我们相安无事。只要记住:勤洗手、讲卫生(防细菌病毒),保持干燥(防真菌),别滥用抗生素,该打疫苗就打,就能躲开绝大多数微生物引起的麻烦。

首页    25年    医学探索    细菌·病毒·真菌:谁在悄悄危害你的健康?
吐鲁番市人民医院 姜敏杰 韩金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