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乳腺癌筛查的关键检查项目
乳腺癌筛查对女性安全的重要性?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既不会疼也没有肿块,等到出现乳房疼痛、乳头溢液、肿块明显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和对身体的伤害都会增加。而早期乳腺癌通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所以定期做乳腺癌筛查,能在肿瘤还很小时就发现异常,大大提高治愈率。不管有没有家族病史,女性到了一定年龄都要重视筛查,尤其是40岁以上、有乳腺癌家族史、长期吃雌激素类药物的女性,更是高危人群,筛查要更频繁。
乳腺超声,基础筛查“首选项目”
乳腺超声是乳腺癌筛查的“基础款”,也是很多女性的首选。它没有辐射,对身体没伤害,不管是年轻女性、孕妇还是哺乳期女性都能做,而且价格相对便宜。检查时,医生会用超声探头在乳房上滑动,通过声波反射形成图像,能清晰看到乳房里有没有肿块、肿块的大小、形状、边界是否清晰,以及有没有血流信号(恶性肿瘤通常血流丰富)。不过乳腺超声也有局限,比如对微小钙化灶不敏感(有些早期乳腺癌会先出现钙化),所以单独做超声可能会漏诊部分早期病灶。
乳腺钼靶,40岁以上女性“重要补充”
乳腺钼靶(又称乳腺 X 线检查)是针对40岁以上女性的重要筛查项目,尤其适合乳房脂肪较多的女性,能弥补超声的不足。它对微小钙化灶特别敏感,很多早期乳腺癌还没形成明显肿块时,就会出现钙化,钼靶能及时发现这些“隐形信号”。检查时,需要把乳房放在钼靶机的托板上轻轻按压固定,拍摄X线片,过程有点像“夹一下乳房”,可能会有轻微胀痛,但很快就能结束(每次检查10分钟左右)。不过钼靶有少量辐射,所以不建议40岁以下、乳房腺体较致密的年轻女性频繁做,以免辐射累积。
乳腺磁共振(MRI),高危人群“精准筛查”
乳腺磁共振(MRI)是一种更精准的筛查方式,没有辐射,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形成乳房的详细图像,能清晰看到乳房内部结构,甚至能发现毫米级的微小病灶,还能判断肿块的性质(良性还是恶性)。不过它价格较高、检查时间长(一次30-60分钟),而且需要注射造影剂,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主要推荐给乳腺癌高危人群:比如有明确乳腺癌家族史(母亲、姐妹或女儿患过乳腺癌)、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如BRCA1/2基因突变)、既往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导管原位癌的女性。
临床乳腺检查,“初步排查”不能少
临床乳腺检查就是医生用手触摸检查乳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是筛查中重要的“初步排查”环节。检查时,医生会让你坐着或躺着,用手指指腹轻轻触摸乳房、腋窝,感受有没有肿块、肿块的质地(硬或软)、活动度(能不能推动),以及腋窝有没有肿大淋巴结(乳腺癌可能会转移到腋窝淋巴结)。很多女性平时自己也会摸乳房,但可能手法不对(比如用指尖捏),容易把正常的乳腺腺体当成肿块,或者漏掉真正的小病灶。而医生经过专业训练,能更准确地判断异常。
根据年龄和风险,选对筛查方案
乳腺癌筛查不是“一刀切”,要根据年龄和风险等级选对方案:20-39岁普通女性,每1-2年做一次乳腺超声+临床乳腺检查;40岁以上普通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钼靶+临床乳腺检查;高危女性(不管年龄),要提前到30岁甚至更早开始筛查,每年做一次乳腺MRI + 钼靶/超声,具体方案遵医嘱。另外,筛查时要注意:做乳腺超声和钼靶最好在月经结束后7-10天(此时乳房胀痛轻,图像更清晰);做MRI前要告知医生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支架、避孕环);筛查后如果发现异常,别慌,进一步做活检就能明确诊断,早期干预效果都很好。定期做乳腺癌筛查,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不管工作多忙,女性都要重视自己的乳房健康,根据自身情况选对检查项目,按时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抗乳腺癌的关键,别因为觉得“自己不会得”就忽视筛查,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