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人防褥疮:枕头这样摆,压力减一半!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褥疮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健康威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身体局部持续受压,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褥疮。想要有效预防,除了定期翻身,巧妙利用枕头进行体位调整,能显著减轻身体压力。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枕头的合理摆放,让老人远离褥疮困扰。
一、为什么枕头摆放能预防褥疮?
人体在卧床时,骨头突出的部位,如尾骨、足跟、肘部、肩胛等,与床面接触面积小,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大,容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而枕头质地柔软,将其合理放置在身体受压部位,可以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分散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褥疮发生风险,同时,枕头还能辅助调整体位,避免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
二、不同部位的枕头摆放技巧
(一)背部支撑
老人长期仰卧时,背部与床面接触紧密,腰部悬空会使腰椎承受较大压力,且背部下方血液循环受阻,这时,可在老人背部垫一个楔形或三角形枕头,从肩部下方延伸至腰部,让背部呈30度左右的倾斜角度,这样既能使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度,减轻腰部压力,又能让背部与床面之间留出空隙,促进空气流通,保持皮肤干爽,还能分散背部所受压力,每隔2~3h,将枕头调整至另一侧背部,让两侧交替受压。
(二)臀部及尾骨保护
尾骨是最容易出现褥疮的部位之一。可以在臀部下方垫一个中间有洞的U型枕,使尾骨悬空,避免直接受压;也可以使用两个普通枕头,平行放置在臀部两侧,将臀部微微抬起,减少尾骨所受压力。摆放时要注意枕头的高度,以老人感觉舒适为宜,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效果。此外,要经常检查枕头位置,防止老人挪动身体后失去保护作用。
(三)腿部减压
膝关节:老人仰卧时,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软的小枕头,使膝关节微微弯曲,约呈15-20度角,这样能减轻膝关节后方血管和神经的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如果老人侧卧,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圆柱形或长方形枕头,高度以能使上面的腿自然放置、不压迫下面的腿为宜,避免两腿相互挤压,减少髋部和膝关节外侧的压力。
足跟悬空:在小腿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使足跟离开床面,避免足跟直接与床面接触受压。枕头可放置在小腿中段位置,保持足跟悬空状态,同时,要注意观察老人的腿部皮肤情况,防止因枕头过硬或位置不当造成新的压迫点。
(四)手臂与肘部防护
老人仰卧时,可在手臂下方垫一个长度适中的长方形枕头,使手臂微微抬高,与身体呈30度左右夹角,促进手臂血液循环;侧卧时,在手臂与床面之间垫一个薄枕头,避免手臂直接受压。对于肘部容易受压的情况,可在肘部套上柔软的海绵垫或使用小型圆形枕头垫在肘部下方,减轻压力。
三、使用枕头预防褥疮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枕头
应选用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材质,如棉质、记忆棉等,避免使用过硬的枕头,防止对皮肤造成新的压迫;也不要选择过软的枕头,以免无法起到有效支撑作用。
(二)定时检查与调整
即使摆放好了枕头,也不能掉以轻心,每隔1~2h查看老人的体位和枕头位置,确保枕头没有移位,老人身体受压部位得到有效保护,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和质地,如果发现皮肤发红、发热、变硬或出现水泡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枕头摆放方式或采取其他护理措施。
(三)结合其他护理措施
枕头摆放只是预防褥疮的方法之一,还需要结合定期翻身(每2h左右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拭身体,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床单)、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增强皮肤抵抗力)等综合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褥疮发生。
预防褥疮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细致的持久战,而合理摆放枕头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守护老人健康的大学问,但请记住,这些技巧并非万能,需结合定期翻身、清洁护理与营养补充等措施,希望这些方法能成为您照护老人的得力帮手,愿每一位卧床老人都能远离褥疮之苦,安享舒适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