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肝癌早期易被忽视的信号

 


 


为什么肝癌早期信号总被忽略?​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癌症”,早期症状大多不明显,甚至和普通肝病、胃病的表现很像,容易被误以为是“小毛病”而拖延。加上肝脏没有痛觉神经,早期病变时身体不会有明显疼痛,等到出现剧烈腹痛、黄疸等典型症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但其实肝癌早期并非毫无痕迹,一些细微的身体变化,比如没胃口、莫名乏力,都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尤其是有乙肝、丙肝、肝硬化,或长期喝酒、熬夜的高危人群,更要留意这些易被忽视的信号,早发现才能早干预。下面就具体讲讲哪些信号要警惕。​
信号一:没胃口、体重悄悄降,别只当“消化差”​
很多人出现没胃口、吃点东西就胀,甚至体重莫名下降时,会先想到“胃炎”“消化不良”,自己吃点胃药就应付过去,却可能漏掉肝癌早期信号。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分泌胆汁帮助消化,一旦肝脏有早期病变,胆汁分泌受影响,就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尤其是饭后明显);同时肝脏代谢功能下降,身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会导致体重在1-2个月内不知不觉降5公斤以上,还可能伴随乏力、精神差。如果这种“消化差”持续2周以上,吃胃药没好转,尤其是本身有肝病的人,别再只盯肠胃,要及时检查肝脏。​
信号二:右上腹隐痛、腹胀,别误当“胆囊炎”​
右上腹是肝脏的位置,肝癌早期可能会出现轻微的隐痛或胀痛,疼起来像“岔气”,有时是一阵一阵的,休息后能缓解,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胆囊炎”“胆结石”。但和胆囊炎不同,肝癌早期的疼痛通常没有明显诱因,比如没吃油腻食物也会疼,而且疼痛会慢慢加重,从偶尔疼变成经常疼,还可能伴随右上腹摸起来有“硬块”(肝脏肿大的早期表现)。如果经常感觉右上腹不舒服,尤其是晚上或劳累后明显,别自行判断为“小炎症”,及时做肝脏检查更稳妥。​
信号三:皮肤、眼睛发黄,别只觉得“上火”​
皮肤、眼白(巩膜)发黄,也就是“黄疸”,很多人会以为是“上火”或“熬夜熬的”,其实这可能是肝脏代谢功能异常的信号。肝脏能处理体内的胆红素,一旦肝细胞受损,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就会沉积在皮肤和眼睛里,导致发黄,还可能伴随尿色变深(像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像陶土色)。肝癌早期的黄疸可能比较轻微,比如只有眼白轻微发黄,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发现皮肤、眼睛发黄持续不退,或慢慢加重,哪怕没有其他不适,也要警惕肝脏问题,别等黄疸严重了才重视。​
信号四:莫名乏力、易累,别归结为“没休息好”​
生活中很多人会说“最近太累了”,但如果长期感觉乏力、没精神,哪怕睡够了也还是累,稍微活动一下就气短,可能不只是“休息不足”,而是肝脏发出的预警。肝脏能储存糖原,为身体提供能量,早期肝癌会影响糖原储存,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出现持续性乏力;同时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毒素堆积,也会让人感觉精神萎靡、易疲劳。这种乏力和普通劳累不同,休息后很难缓解,还可能伴随肌肉酸痛、手脚无力。如果这种“累”持续超过1 个月,别硬扛,要排查肝脏健康。​
关键提醒:高危人群要主动筛查,别等信号出现​
比识别信号更重要的是,肝癌高危人群要主动做筛查,因为很多早期肝癌可能没有任何信号,等到有症状时已经错过最佳时机。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史、肝硬化、家族中有肝癌患者、长期喝酒(每天超过2两白酒)、长期吃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的人,都要定期筛查。筛查项目很简单,主要是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建议高危人群每 6个月查一次,普通人群每年查一次。另外,日常要做好预防:少喝酒、不吃霉变食物(比如发霉的花生、玉米)、控制体重、规律作息,保护肝脏健康。​
肝癌早期信号虽然隐蔽,但只要多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尤其是高危人群,不忽视“小毛病”,及时筛查,就能提高早期发现的概率。记住,很多癌症早期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别让“忽视”耽误了健康。如果发现上述信号,或属于高危人群,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做相关检查,才能更安心。​

首页    24年62    识别肝癌早期易被忽视的信号
南宁市西乡塘区西乡塘卫生院   黄燕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