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怎么办?学会这招能救命


 

心脏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急症之一。它常常毫无预兆,几分钟之内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医学统计显示,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左右,但现实中大多数患者得不到及时处理,最终错失生机。面对这一情况,掌握并实施 心肺复苏术(CPR)成为关键。心肺复苏并不是医生的专利,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学习和操作,它能在专业急救到来前,最大程度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详细讲解心脏骤停的识别、急救要点,以及普通人能如何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学会这招,可能就是救人一命的关键。
识别心脏骤停的信号
意识丧失:心脏骤停后,患者往往会 突然倒地、失去意识。此时应迅速靠近,用力呼喊其名字或发出大声提示,并轻拍肩膀以确认反应。如果完全没有任何回应,就要高度怀疑心脏骤停。要注意,短暂的抽搐或眼皮微动也可能是濒死反应,不能误判为清醒。
呼吸异常:患者会出现 濒死喘息或呼吸消失。这种呼吸往往表现为不规律的抽动、张口或喉咙发出嘶哑声,不是正常的换气。切记不要因这些假象而延误抢救,一旦确认呼吸异常或停止,应立刻启动急救。
脉搏触诊困难:普通人可能不会准确测颈动脉,但若同时出现 无意识、无呼吸,几乎可以确诊心脏骤停。此时不要浪费过多时间反复确认,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宁可错救,也不能错过”是急救的基本原则。
黄金4分钟的关键行动
立即呼救:第一步是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清楚说明“有人心脏骤停、需要急救”,同时呼喊周围人寻求帮助。最好有人去接应急救车,或者寻找就近的AED设备。呼救要果断,不要因慌乱而浪费时间。
立刻心肺复苏:将患者迅速放置在坚硬平面上,解开衣物,确保按压部位正确。双手交叉重叠,掌根放在胸骨中下段,身体重心垂直向下,用上半身力量完成按压。 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深度约5厘米。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保证血液循环效果。
保持连续性:千万不要因害怕或犹豫而中断,一旦停止,血液循环就会立刻下降。持续而有力的胸外按压,就是维持患者生机的唯一手段。如果旁边有人,可以轮流进行,以避免体力耗尽。
AED:普通人的“电击救星”
什么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的智能急救设备,外观类似一个小型箱子。它能够在几秒钟内自动分析心律,并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电击复律,以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其操作简单,即便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快速上手。
使用步骤:启动AED后,只需按照机器发出的语音提示操作。贴上电极片后,它会自动检测心律,并提示是否需要电击。若需要,设备会自动充电并发出指令,使用者只需按下按钮即可完成。
普及与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心脏骤停 3分钟内使用AED,患者的存活率可超过70%。这也是为什么机场、地铁、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逐渐配置AED。普及这种设备不仅是医疗进步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
人人都能学的救命技能
心肺复苏培训:目前很多医院、红十字会、社区都开设心肺复苏培训课程,普通人只需一次系统学习,就能掌握基本操作。培训内容包括按压姿势、频率掌握及AED使用,实践性很强,学会后可终身受用。
日常演练与宣传:家庭成员、同事之间应偶尔进行心肺复苏演练,这样在突发情况下才能避免慌乱。通过校园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急救知识,才能真正形成全民救护的氛围。
勇敢迈出第一步:很多人担心操作不当会造成伤害,但医学界普遍强调“有按压总比没有强”。关键时刻勇敢伸出援手,哪怕动作不完美,也可能为患者赢得生机,这一步往往就是生命的转折点。
心脏骤停来势汹汹,但它并非完全无解。只要我们能在第一时间识别信号,勇敢呼救并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善用AED,就可能挽回一条宝贵的生命。急救不是医生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生存技能。让心肺复苏培训走进家庭、校园和社区,让更多人敢于行动,才能真正让生命多一份保障。

首页    健康科普    心脏骤停怎么办?学会这招能救命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 周冰荻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