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是如何“潜伏”在你身边的
早期症状隐匿,不易察觉
疲劳乏力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疲劳乏力的感觉,尤其是在工作忙碌、睡眠不足或压力较大时,这种症状更是常见。而慢性肾病早期,肾脏功能开始出现轻度受损,身体代谢废物排出不畅,毒素在体内逐渐堆积,就会让人感到莫名的疲倦、乏力。但由于这种症状缺乏特异性,与人们日常因劳累等原因引起的疲劳极为相似,所以很少有人会将其与肾脏疾病联系起来,从而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
泡沫尿
仔细观察尿液,若发现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且不易消散的泡沫,很可能就是蛋白尿的表现,这是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信号。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一般不会产生大量泡沫。但当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蛋白质会从尿液中漏出,形成泡沫尿。不过,由于很多人对尿液中出现泡沫并不在意,或者不知道泡沫尿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往往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饮水过少等原因导致,从而忽视了肾脏潜在的问题。
夜尿增多
健康成年人在正常饮水的情况下,夜间排尿次数通常为0-1次。如果没有大量饮水,却频繁在夜间起夜,排尿次数达到2次及以上,就可能是肾脏功能出现问题的表现。慢性肾病早期,肾小管的浓缩功能开始减退,对尿液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尿液生成增多,夜尿次数也就相应增加。但夜尿增多的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很多人会将其归结为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而忽略了肾脏疾病的可能性。
不良生活习惯埋下隐患
高盐饮食
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盐分中的钠离子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和排泄。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肾脏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不得不加大工作量来排出多余的钠离子,这就如同让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长此以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受到损害,增加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据统计,每天摄入盐量超过6克的人群,患慢性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低盐饮食人群。
过度饮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但其代谢产物乙醛等会对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过度饮酒不仅会直接损伤肾脏细胞,还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同时,长期酗酒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又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慢性肾病悄然“潜伏”。
长期憋尿
憋尿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细菌容易在尿液中滋生繁殖。如果长期憋尿,细菌就可能逆行向上感染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反复的肾脏感染会对肾脏组织造成破坏,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病。此外,憋尿还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影响肾脏的正常排泄功能,增加肾脏负担。
基础疾病引发连锁反应
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环境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会逐渐受损,进而引发慢性肾病。反过来,慢性肾病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约20%-40%的高血压患者最终会发展为慢性肾病。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肾脏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功能会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约30%-40%会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病的首要原因。
慢性肾病正以其隐匿的方式在我们身边 “潜伏”,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了解慢性肾病的 “潜伏” 机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关注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指标,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和预防慢性肾病,守护好肾脏这一重要的器官。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提高警惕,不给慢性肾病可乘之机。